我們平時穿的衣物,大部分都是用水清洗的,因為一般污跡都可被洗衣粉等清潔劑清洗干凈,就好像洗沽精把污漬從碗碟清除一樣。但有些衣物的衣料是由天然纖維如羊毛、真絲等制造的,濕水后便會縮水、變形或褪色;遇到這類衣料被墨汁、指甲油等難洗的污漬污染,便需要干洗了。可是,你知道干洗是怎樣把污漬清除的嗎?是否所有衣物都可以拿去干洗呢?
顧名思義,干洗就是不用水洗。一般干洗店會使用一些有機溶劑作為干洗液,把油性的污漬洗掉。由于油性的東西是非極性的,它們只會溶于非極性的有機溶劑中,而不溶于極性的水中。可是,干洗劑也有很多種類。要知道衣物是否適合干洗和使用哪一種干洗劑,便要留意衣物上的標簽了。
澳洲及歐洲標準 | 干洗種類 |
1 | 可用任何干洗劑以正常干洗程序處理 |
2 | 可用全氯乙烯、溶劑11、113及石油溶劑,通過正常干洗程序處理 |
3 | 上列四類干洗溶劑同樣適用,但干洗程序應選用較溫和的狀態(tài),例如調校溫度、濃度及洗滌速度至溫和程度 |
4 | 可用113及石油溶劑,通過正常干洗程序處理 |
5 | 上列兩類干洗溶劑同樣適用,但干洗程序應選用較溫和的狀態(tài),例如調校溫度、濃度及洗滌速度至溫和程度 |
6 | 不宜干洗 |
然而,所有干洗溶劑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溶劑,或具有一定毒性,或是致癌物質。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數(shù)天才可領回,使殘留的干洗溶劑先揮發(fā)掉。
溶劑按化學組成分為有機溶劑和無機溶劑,是一大類在生活和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有機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溫下呈液態(tài)。有機溶劑包括多類物質,如鏈烷烴、烯烴、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烴、氫化烴、萜烯烴、鹵代烴、雜環(huán)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數(shù)對人體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黏合劑、漆和清潔劑中。經常使用的有機溶劑,有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機溶劑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質(如油脂、蠟、樹脂、橡膠、染料等)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特點是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tài),具有較大的揮發(fā)性,在溶解過程中,溶質與溶劑的性質均無改變。
有機溶劑的種類較多,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10大類:①芳香烴類: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烴類: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環(huán)烴類:環(huán)己烷、環(huán)己酮、甲苯環(huán)己酮等;④鹵化烴類: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類:甲醇、乙醇、異丙醇等;⑥醚類:乙醚、環(huán)氧丙烷等;⑦酯類: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類:丙酮、甲基丁酮、甲基異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機溶劑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經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機體內外,尚可經完整的皮膚迅速吸收,有機溶劑吸收入人體后,將作用于富含脂類物質的神經、血液系統(tǒng)以及肝腎等實質臟器,同時對皮膚和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機溶劑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強弱也不同,這決定于每一種有機溶劑的化學結構、溶解度、接觸濃度和時間,以及機體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