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定至當(dāng)點的定位法
該方法所用參考電極或補償電極見圖59。在容器H里內(nèi)所裝的溶液為終點溶液,其組成與試樣溶液滴到終點時的組成完全一樣。因此,將補償電極和金屬指示電極浸入試樣溶液,到滴定終點時,兩電極電位相等,溶液中無電流通過。
開始滴定時,因補償電極內(nèi)外溶液的組成不同,電極電位發(fā)生差別,使電流計指針偏轉(zhuǎn)。當(dāng)?shù)竭_等當(dāng)點時,電位差為零,指針回零。若過量一滴,則指針便越過零位置(反方向)。
用這種方法數(shù)分鐘內(nèi)即可得結(jié)果,但對于每一種滴定,必須配制一對完全相同的補償電極。
(2)在不補償償?shù)那闆r下測定電位的方法
將鉑極和鎢極同時插入被測溶液中,如圖60所示。以滴入滴定劑測出對應(yīng)電流計的偏轉(zhuǎn):開始時指針偏轉(zhuǎn)較小,應(yīng)繼續(xù)滴定直至指針偏轉(zhuǎn)較大或突然跳動,即為終點。過終點后偏轉(zhuǎn)變小,以電流計讀數(shù)為縱坐標(biāo),以滴定劑毫升數(shù)為橫坐標(biāo)作Eー圖,確定終點。雖然這種方法用的是電流計,但實際上測量的是兩極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的測定,未采用補償法,看來會造成嚴(yán)重誤差。但實際上,因線路中引入了高電阻,使兩電極的電位差所產(chǎn)生的電流極微弱,所以沒有顯著改變電極電位。
(3)濃差滴定法
將兩個相同電極(如兩根鉑絲)置于被測溶液中,一極用一玻璃套遮住,見圖61(a),此套可上下移動。當(dāng)套移上時,電極旁邊溶液的濃度與另一極完全相同,兩極上沒有電位差;將套移下遮蔽電極時,.加試劑于溶液中,由于擴散作用被限制,兩極上溶液濃度有差別,因此兩極電位不同。每加一次試劑,用電位計測定兩極間的電位差,再將玻璃套升起,使溶液均勻混合,兩校電位差即復(fù)歸于零,再放下玻璃套加入試劑。未到終點前,兩極間的電位差很?。划?dāng)達到終點時,加一滴試劑電位改變很大,因而兩極電位差也很大。若以電位差與試劑體積繪制一曲線,則曲線最高點即表示終點。
圖61(b),利用眼藥滴管,一極在管內(nèi),一極在管外。壓縮橡皮帽可將管內(nèi)溶液壓出和外面溶液相混合,而使兩極電位相等。不用電位計,可用高電阻與靈敏電流計來測出終點。
(4)“死停”終點法
以碘溶液滴定硫代硫酸鈉溶液來說明這種電位滴定法:滴定時,將兩個相同鉑鎳電極浸在氧化還原滴定溶速液中,并在兩電極上加以10~15毫伏特電壓(如圖62所示)。若溶液的電極作用是不可逆的,如S2O32-→S4O62-,則此時有很小電流或全無電流通過。當(dāng)?shù)稳氲牡馊芤哼^
等當(dāng)點后,溶液中有過量的碘存在,而I2<=>2I-的電極作用是可逆的,因此溶液中就有電流通過,電流計的指針突然偏轉(zhuǎn),不再回復(fù);反之,在碘溶液中滴入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開始時,電流計顯示偏轉(zhuǎn),一到等當(dāng)點后,碘全部被還原,即無電流通過,電流計回至零點,即使加入過量硫代硫酸鈉,因S2032-→S4O62-不可逆,電流計指針仍停在零點,故稱“死停”終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