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族和芳族的氰化物(腈類)以及開鏈或閉鏈內(nèi)有C=N—基團的化合物和熔融硫加熱時,不但產(chǎn)生硫化氫,如一切含氫有機化合物之所為,并且還會產(chǎn)生硫氰酸。這硫氰酸可用曾經(jīng)酸化的鉄鹽溶液潤濕過的濾紙,執(zhí)持在從熱解物料所發(fā)生的蒸氣中來作出檢定。硫氰酸形成的化學根據(jù),尙未作過實驗探索。假定它是由于熱解分裂出的硫化氫和依同樣方式所生成的硫化氰發(fā)生反應,似乎也還合理:
H2S+(CNS)2 → 2HCNS+S
當硫熱解中形成硫化氰,有不同的途徑可以想像。其中之一,將是C≡N—基團或C=N—基團直接分裂出來而形成CNS或其二聚物(即硫化氰)。
操作手續(xù) 固體少許或其溶液一滴的蒸發(fā)殘渣與數(shù)厘克硫在微量試管中混和。試管固定于石棉板支座上,并用酸化的硝酸鉄溶液潤濕過的試紙一小片蓋住試管。在自由火焰上加熱,必須從試管的上端開始,逐漸推向管底。在微焰上加熱時,脂族氰化物迅速發(fā)生反應;芳族氰化物和含C=N—基團的化合物卻需要較強的加熱。按著氰化物等的含量將會有或深或淺的紅色在紙上出現(xiàn)。
下列的化合物給出正反應:
3微克 2,6-二氯芐基氰 | 1微克 氰基乙酰替苯胺 |
1微克 3-乙氧基-4-甲氧芐基氰 | 2微克 氰基醋酸 |
3微克 對-硝芐基氰 | 20微克 3-氰基喹啉 |
2微克 α-氰基-β-甲胺基肉桂酸 | 20微克 4-氯苯甲腈 |
這個方法可檢出下列含C=N—基團的化合物:
可可堿(10微克),黃嘌呤(5微克),咖啡堿、茶葉堿、次黃質(zhì)都呈正反應。
如上列發(fā)現(xiàn)所示,開鏈或閉鏈上有C=N—基團的化合物,如果同時有氰化物存在,都不能用這個操作手續(xù)進行檢定。遇有這個問題發(fā)生時,必須將氰化物和堿金屬氫氧化物溫熱使之皂化:
R(芳基)CN+NaOH+H2O → R(芳基) COONa+NH3
這是可以快速而完全達成的。一個便利的操作手續(xù),是和稀堿溶液一起蒸發(fā),并檢試殘渣在有熔融硫共存下熱解時的性行。
如將含C=N—基團的堿性化合物沉淀成磷鉬酸鹽,然后將這鹽于有硫存在下進行熱解,將會分裂出硫氰酸。這一比較値得注意的發(fā)見,對氰化物的分離是有價値的。
硫氰酸也可從偶氮化合物于有硫存在下發(fā)生熱解而得。因此,這里所述的試驗法,不但適用于有機化合物中的C≡N—和C=N—,并且也適用于C—N=N—基團。偶氮化合物可以作出檢定,必要時,可以予以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