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周圍看似普通的白墻壁上,也隱藏著化學知識。比如用來刷墻的石灰中就含有金屬鈣,不僅如此,故宮里許多用漢白玉雕成的欄桿,也就是大理石中也有鈣的身影。當然,在它們中,鈣是以化合物的狀態(tài)存在著。我們知道石灰石是堅硬的固體,那么它最后是怎么被“制服”而乖乖地貼在墻上的呢?
石灰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工業(yè)上生產水泥、生石灰等建筑材料所需的石灰石,一般都是從山嶺中開采出來的,這正應了古詩《石灰吟》中的那句“千錘萬鑿出深山”。
石灰石開采出來后,必須經過高溫煅燒才能變成水泥和生石灰。為了早一些時間成為有用之材,它忍住了熊熊烈火的炙烤,真可謂“烈火焚燒若等閑”。
生石灰是一種白色固體,必須讓它跟水反應,變成粉末狀的熟石灰,才能用它來刷墻。熟石灰能微溶于水,用它的混濁溶液刷完墻壁后,它會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重新生成堅硬的碳酸鈣。碳酸鈣是白色的,所以用熟石灰刷過的墻壁十分潔白美觀。這也正是詩中所說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據說瑞典中部的霍姆斯喬湖,受酸雨(工廠排出的廢氣,使雨帶酸性)污染,酸度增大,魚蝦全都死去了,整個湖變成了一潭死水。
靠近湖邊有一座大型蛋糕廠,每月要扔掉幾噸蛋殼,可是苦于無處容納這么多的廢物。有個聰明人建議在那里開通一條水路,讓蛋殼順水流于湖中。人們照辦了,結果妙極了。既解決了蛋売的去處,又使湖水酸度下降,魚蝦重新出現,水草也生長起來,湖中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蛋殼為什么能使霍姆斯喬湖起死回生呢?原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會跟酸起反應,消除湖水的酸性。
其實,這個辦法跟用石灰石粉消除土壤酸性的道理完全相同。建議中別出心裁地用難以處置的蛋殼去代替石灰石粉,更妙的是開通了一條水路,讓蛋殼自己順水流于湖中,省去了運輸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