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彩也會使人中毒
化學先生 / 2019-05-29
彩釉,又稱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的一種陶瓷上色技術,溫度約700℃--800℃。此外,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彩釉,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褪色。

1970年,加拿大有一個幼兒,每天吃裝在彩釉瓷壺里的蘋果汁,不到兩個月生病死了。經過醫(yī)生檢查,幼兒是因為鉛中毒而死的。鉛是從哪里來的呢?最后查到盛裝蘋果汁的彩釉瓷壺。由于蘋果汁是酸性的,酸把彩釉里的鉛溶解了出來,造成幼兒鉛中毒而死。其實,彩釉里還有鎘、錳等有毒的重金屬。
因為燒制彩瓷的五顏六色的顏料,是由色料和助溶劑混合后燒制成的。色料又是由含重金屬的化合物組成的,助溶劑一般用含鉛的化合物。把色料和助溶劑混合,畫在做成飯碗、盆子的瓷坯上,經過燒結,飯碗、菜盆上就有了許多美麗的圖案,一般來說,普通食物不會使這些顏色褪去。但是,如果受到酸性食物的浸泡,釉彩里的鉛、鎘等有毒元素就會慢慢地被溶解出來。這些有毒的金屬離子“躲藏”在食物和飲料里,人經常吃這種食物,慢慢地會引起重金屬中毒,人就要生病了。有的國家規(guī)定,帶有彩釉的飲食器皿,鉛和鎘在一定的條件下,溶解出來的數量不能超過7/10000和5/10000在用彩瓷餐具時,千萬不要把酸梅湯、食描、蘋果、辣白菜等酸性食品長期地放在彩色瓷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