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與水銀的化學(xué)故事
化學(xué)先生 / 2019-06-29
說起鏡子,也有它的歷史。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青銅鏡子。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里所說的“以銅為鏡”指的便是青銅鏡。在描寫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木蘭辭里,有一句是:“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鏡也是指青銅鏡。從青銅鏡到玻璃鏡,經(jīng)歷了一段漫長而又有趣的歷史。
在300多年前,威尼斯是世界玻璃工業(yè)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用水銀制造玻璃鏡,這種鏡子是在玻璃上緊緊粘一層“錫汞齊”。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那時候有個法國的皇后結(jié)婚,威尼斯獻給她一面玻璃鏡子作為禮物。雖然這面鏡子非常小,也不算精致,在當(dāng)時卻是一件很貴重的賀禮,價值15萬法郎。
當(dāng)時會制造玻璃鏡的國家,只有威尼斯,而且制造方法也是保密的。按照他們的法律,不論是誰,如果把制造玻璃鏡的秘密泄露出去,就處以死刑。政府還下了命令,把所有的鏡子工廠,都搬到木蘭諾孤島上。孤島處于嚴密的封鎖中,不讓人接近。然而,制造水銀鏡子畢竟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銀又有毒,鏡面又不太亮。后來德國化學(xué)家李比希發(fā)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并一直沿用至今。一提到鍍銀,也許你會以為玻璃鏡上的這層銀是靠電鍍鍍上去的。實際上根本用不著電,人們是利用一種特別有趣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一一銀 鏡反應(yīng)鍍上去的。銀鏡反應(yīng)非常有趣:在洗凈的試管里倒進一些硝酸銀溶液,再加些氨水和氫氧化鈉,最后倒進點葡萄糖溶液。這時候你會看到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原來清澈透明的玻璃試管,忽然變得銀光閃閃了。因此,這個反應(yīng)稱為銀鏡反應(yīng)。原來葡萄糖是一-種具有還原本領(lǐng)的物質(zhì),它能把硝酸銀里的銀離子還原變成金屬銀,沉淀在玻璃壁上。除了葡萄糖外,工廠里還常用甲醛、氯化亞鐵等作為還原劑。為了使鏡子耐用,通常在鍍銀之后,還在后面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就不易剝落了。原來,鏡子背面發(fā)亮的東西不是水銀,是銀。
現(xiàn)在,商店里已有不少鏡子是背面鍍鋁的。鋁是銀白色亮閃閃的金屬,比貴重的銀便宜得多。制造鋁鏡,是在真空中使鋁蒸發(fā),鋁蒸氣凝結(jié)在玻璃面上,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光彩照人。這種鋁鏡物美價廉,很有前景,說不定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每個人 都會用鋁鏡來映照自己。
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小小的一.面鏡子,也有豐富復(fù)雜的歷史,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著!化學(xué)真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