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素是典型的非金屬,除部分稀有氣體(如He、Ne、Ar)外,幾乎所有元素都能與鹵素化合。鹵化物是指鹵素與電負(fù)性比鹵素小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它是無機化合物中一類十分重要的化合物。鹵化物中著重討論氯化物。
活潑金屬的氯化物(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鋇等)的熔點、沸點都較高;非金屬氯化物(如三氯化磷、四氯化碳、四氯化硅等)的熔點都很低;而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屬元素的氯化物的熔點、沸點大多數(shù)較低,且揮發(fā)性較大。
物質(zhì)的熔點、沸點主要決定于物質(zhì)的晶體結(jié)構(gòu)。氯是活潑非金屬元素,它與活潑金屬如鈉、鉀、鋇等化合,形成離子型氯化物,固態(tài)時是離子晶體,因而熔點、沸點較高;氯與非金屬如磷、硫、硅等化合形成共價型化合物,固態(tài)時是分子晶體,因而熔點、沸沸點較低。但氯與一般金屬(包括鎂、鋁等)化合,往往形成過渡型氯化物,如氯化鎂、氯化鋁、三氯化鐵、氯化鋅等,固態(tài)時是層狀晶體結(jié)構(gòu),不同程度地呈現(xiàn)出出離子晶體向分子晶體過渡的性質(zhì)。因而其熔點、沸點一般低于離子晶體,但高于分子晶體。鹵化物化學(xué)鍵的類型與成鍵元素的電負(fù)性、原子或離子的半徑以及金屬粒子的電荷有關(guān)。一般來說,堿金屬屬(Li除外)、堿土金屬(Be除外)和大多數(shù)鑭系、錒系元素的鹵化物基本上是離子型化合物。隨著金屬離子半徑的減小,離子電荷的增加以及鹵素離子半徑的增大,鍵型由離子型向共價型過渡的趨勢增強。這種晶體結(jié)構(gòu)的過渡可用離子極化理論來解釋。
現(xiàn)以第三周期元素的氯化物為例,見表5-10。從表5-10中可以看出,Na+、Mg2+、Al3+、Si4+、P5+的極化力依次增強,也就是它們使Cl-發(fā)生變形的程度依次增大。由于Cl-的原子軌道或電子云向正離子偏離(正離子的原子軌道或電子云也向Cl-離子偏移,但程度要小得多),電子云發(fā)生形變而重疊。隨著正離子極化力的增強,電子云的重疊程度加大,離子鍵就逐漸向共價鍵過渡,離子型晶體結(jié)構(gòu)也就轉(zhuǎn)變?yōu)楣矁r型化合物的分子晶體結(jié)構(gòu)。上述氯化物的熔點、沸點也隨著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導(dǎo)電性也如此。
表5-10 第三周期中一些氯化物的性質(zhì)
氯化物 | NaCl | MgCl2 | AlCl3 | SiCl4 | PCl5 |
陽離子 |
Na+ |
Mg2+ |
Al3+ |
Si4+ | P5+ |
陽離子半徑/pm |
95 |
65 |
50 |
41 | 34 |
熔點/℃ |
801 |
714 |
192① |
-70 | 160① |
沸點/℃ |
1462 |
1418 |
1875② |
58 | 162② |
晶體類型 |
離子晶體 |
層狀晶體 |
層狀晶體 |
分子晶體 | 分子晶體 |
①在加壓下;②升華
根據(jù)以上的討論,位于周期表中部元素的氯化物大多數(shù)熔點、沸點較低,以及同一金屬的氧化數(shù)低的氯化物熔點大多比氧化數(shù)高的要高等情況也容易理解了。這就是因為隨著金屬離子半徑減小和氧化數(shù)增大,同一周期各元素的鹵化物自左向右離子性依次降低,共價性依次增強。而且,它們的熔點和沸點也依次降低。
當(dāng)同一種金屬生成不同的鹵化物時,對于典型離子晶體來說,熔點按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的順序逐漸降低。如NaF熔點996℃、NaCl熔點801℃、NaBr熔點747℃、NaI熔點661℃。這是因為鹵素的離子半徑按F-、CI-、Br-、I-的順序逐漸增加,變形性也增大,按F--CI--Br--I-的順序其離子性依次降低,共價性依次增加,正負(fù)離子間靜電引力逐漸減小,所以熔點逐漸降低。對于共價化合物的分子晶體來說,熔點按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的順序升高。如SiF4熔點-90.3℃,SiCl4熔點-70℃,SiBr4熔點5.2℃,SiI4熔點120.5℃。這是因為分子間力隨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增加而增大,熔點也隨之升高。
同一金屬組成不同氧化數(shù)的鹵化物時,高氧化數(shù)鹵化物具有更多的共價性,見表5-11。
表5-11 不同氧化數(shù)氯化物的熔點、沸點和鍵型
氯化物 | SnCl2 | SnCl4 | PbCl2 | PbCl4 |
熔點/℃ | 246 | -33 | 501 | -15 |
沸點/℃ | 652 | 114 | 950 | 105 |
鍵型 | 離子型 | 共價型 | 離子型 | 共價型 |
在鹵素離子中,F(xiàn)離子的半徑最小,最不易變形,所以一般金屬的氟化物都是離子化合物,甚至AlF3和SnF4也是離子化合物。非金屬元素如硼、氧、硅等才與氟生成共價化合物。
除了鈹外,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鹵化物是離子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熔點和沸點,在熔融狀態(tài)時能導(dǎo)電。而Be2+半徑小,電荷多,極化力較強,當(dāng)它與易變形的Cl-、Br-和I-結(jié)合時,其化合物已已過渡為共價化合物。離子型金屬的鹵化物是制取相應(yīng)金屬的原料。例如電解熔融LiCl制備金屬鋰;電解熔融的MgCl2制備金屬鎂等。在熔鹽電解法制備金屬時,常加入其他的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鹵化物(主要是氯化物)來降降低鹽的熔點。
共價型鹵化物的熔點和沸點較低,熔融時不不導(dǎo)電,并具有揮發(fā)性。利用這一性質(zhì)來提取和提純某些金屬。例如治煉鈦時,在高溫下把氯氣通過金紅石(TiO2)和碳的混合物進行氯化,使鈦以TiCl4形式揮發(fā)出來
TiO2+2Cl2+2C=TiCl4+2CO
然后再用活潑金屬或它們的氫化物,把金屬鈦從TiCl4中還原出來。又如鈦鐵礦礦渣中含有鈦、硅、鐵和鈣等成分,將礦渣氯化就可使沸點低的TiCl4和SiCl4揮發(fā)出來,再進行蒸餾可分離TiCl4和SiCl4。沸點較高的氯化物留在殘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