鑭系元素共有十五種。它們之所以全都擠在周期表的同一位置,是因為這十五種元素最外層軌道的電子數(shù)量完全相同,次外層的電子數(shù)量也基本相同,只有從外往里數(shù)第3層軌道的電子數(shù)不一樣,因此這一行元素的性質極為相似。
怎么會有這么神奇的事?結合“量子數(shù)法則”,理解起來就不成問題了。
電子軌道由“主量子數(shù)n”、“角量子數(shù)l"和“磁量子數(shù)m”這三個變量決定。而且這三個數(shù)字要遵循下列四條原則:
原則1:主量子數(shù)n=1、2、3……
原則2:角量子數(shù)l=0~n-1
原則3:磁量子數(shù)m=-l~+l
原則4:每個軌道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電子軌道根據(jù)主量子數(shù)與角量子數(shù)命名。
主量子數(shù)直接使用n的數(shù)值即可。
角量子數(shù)就稍微復雜一些:s軌道、p軌道、d軌道、f軌道分別代表角量子數(shù)l=0,1,2,3的軌道。
如果主量子數(shù)n=1,角量子數(shù)l=0,那么這條軌道就是“1s軌道”。如果主量子數(shù)n=2,角量子數(shù)l=1,那么這條軌道就是“2p軌道”。
請大家注意,電子不一定會先排入主量子數(shù)小的軌道。如果角量子數(shù)夠大,軌道的能量水平就有可能顛倒。比如,電子會先進入4s軌道,而非3d軌道,因為前者的能量更低。
過渡元素就是這樣產生的。
過渡元素先填滿最外層的4s軌道,再把靠內的3d軌道上的空位逐一填滿。由于元素的性質基本是由最外層的電子排布方式?jīng)Q定的,所以這一系列元素體現(xiàn)出了相似的金屬性質。
而稀土元素以更顯著的形式體現(xiàn)出了這一特征。位于周期表第6周期、第3列的15種鑭系元素,占了稀土元素的大部分名額。其中原子序數(shù)排在首位的57號元素才是真正的鑭,只是其余14種元素與它的性質非常相似,才被統(tǒng)稱為鑭系元素。
為什么其余14種元素的性質會和鑭這么相似?瞧瞧它們的電子排布就知道了。
如上圖所示,鑭系元素的差異在于4f軌道,而外側的5s與5p軌道都座無虛席(有幾種元素的5d軌道沒有填滿)。更靠外的6s軌道也有2個電子,沒有空位了。
根據(jù)薛定諤方程,可知與最外層的6s軌道及次外層的5s軌道、5p軌道相比,從外往里數(shù)第3層的4f軌道的能量更高。軌道的能量水平顛倒了。
所以鑭系元素的最外層與次外層都是滿的,只有從外往里數(shù)第3層的電子數(shù)量不同。不難想象,這群元素的相似性比普通的過渡元素更甚。
第7周期的錒系元素也是如此。如圖所示,錒系元素的區(qū)別在于5f軌道,而靠外的一層,除6d軌道有部分例外,6s與6p軌道都被電子填滿了。更靠外的7s軌道也沒有空位。因此到103號元素為止的14種元素都和89號元素“錒”有極其相似的性質。
第6周期與第7周期的“平行美”。用簡明的圖表體現(xiàn)出電子軌道孕育的均衡秩序,正是元素周期表隱藏的特征。
感謝您觀看瀏覽這篇文章,999化工商城http://f670.cn永遠歡迎您,收藏一下吧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