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命名法服從一般無機(jī)化合物的命名原則,如果配合物中的酸根是一個(gè)簡單的陰離子,則稱某化某。如[Co(NH3)4Cl2]Cl,稱氯化二氯四氨合鈷(Ⅲ)。如果酸根是一個(gè)復(fù)雜的陰離子,則稱為某酸某。如[Cu(NH3)4]SO4則稱為硫酸四氨合銅(Ⅱ)。若外界為氫離子,配陰離子的名稱之后用酸字結(jié)尾。如H[PtCl3(NH3)],稱為三氯氨合鉑(Ⅱ)酸。它的鹽如K[PtCl3(NH3)]則稱三氯氨合鉑(Ⅱ)酸鉀。
配合物的命名比一般無機(jī)化合物命名更復(fù)雜的地方在于配合物的內(nèi)界。
處于配合物內(nèi)界的配離子,其命名方法一般地依照如下順序:配位體數(shù)——配位體的名稱(不同配位體名稱之間以中圓點(diǎn)(?)分開)——“合”字——中心離子名稱——中心離子氧化態(tài)(加括號:用羅馬數(shù)字注明)?,F(xiàn)具體舉例加以說明:
1.氫配酸和氫配酸鹽:
氫配酸的命名次序是:(1)酸性原子團(tuán),(2)中性原子團(tuán),(3)中心原子,(4)詞尾用氫酸,氫字也可以略去。
氫配酸鹽的命名順序同上,惟詞尾用酸而不用氫酸,酸字后面再附上金屬名稱。
如:
H2[SiF6]六氟合硅(Ⅳ)(氫)酸
Cu2[SiF6]六氟合硅(Ⅳ)酸亞銅
K2[Co(SO4)2]二硫酸根合鈷(Ⅱ)酸鉀
K2[Fe(CN)5(NO)]五氰?亞硝酰合鐵(Ⅲ)酸鉀
[CO(ONO)(NH3)5]SO4硫酸亞硝酸根?五氨合鈷(Ⅲ)
2.配陽離子化合物的命名次序是:(1)外界陰離子,(2)酸性原子團(tuán),(3)中性原子團(tuán),(4)中心原子。如
[Pt(NH3)6]Cl4四氯化六氨合鉑(Ⅳ)
[Co(NH3)5(H2O)]Cl3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鈷(Ⅲ)
[Co(en)2(NO2)(Cl)]SCN硫氰酸化一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鈷(Ⅲ)
[Cr(H2O)4Cl2]Cl?2H2O二水合一氯化二氯?四水合鉻(Ⅲ)
3.中性配合物的命名次序是:(1)酸性原子團(tuán),(2)中性原子團(tuán),(3)中心原子。
如[Pt(NH3)2Cl2]二氯?二氨合鉑(Ⅱ)
[Co(NH3)3(NO2)3]三硝基?三氨合鈷(Ⅲ)
若配離子中的配位體不止一種,在命名時(shí)配體列出的順序按如下規(guī)定:
(1)在配位個(gè)體中如既有無機(jī)配體又有有機(jī)配體。無機(jī)配體排列在前,有機(jī)配體排列在后。如cis-[PtCl2(Ph3P)2],應(yīng)命名為順-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鉑(Ⅱ)。
(2)在有多種無機(jī)配體和有機(jī)配體時(shí),先列出陰離子的名稱,后列出陽離子和中性分子的名稱。如K[PtCl3NH3]應(yīng)命名為三氯?氨合鉑(Ⅱ)酸鉀。
(3)同類配體的名稱,按配位原子元素符號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Co(NH3)5H2O]Cl3應(yīng)命名為三氯化五氨?水合鈷(Ⅲ)。
(4)同類配體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則將含較少原子數(shù)的配體排在前面,較多原子數(shù)配體列后。例如,[PtNO2NH3NH2OH(Py)]Cl應(yīng)命名為氯化硝基?氨?羥胺?吡啶合鉑(Ⅱ)。
(5)若配位原子相同,配體中含原子的數(shù)目也相同,則按在結(jié)構(gòu)式中與配位原子相連的原子的元素符號的字母順序排列。如[Pt(NH3)NO2(NH3)2]應(yīng)命名為氨基?硝基?二氨合鉑(Ⅱ)。
(6)配體化學(xué)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如-SCN,-NCS)按配位原子元素符號的字母順序排列。若配位原子尚不清楚,則以配位個(gè)體的化學(xué)式中所列的順序?yàn)闇?zhǔn)。
某些配位體具有相同的化學(xué)式,但由于配位原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使用時(shí)一定嚴(yán)加注意。
如:
-NO2(以氮原子為配位原子)硝基根
-ONO(以氧原子為配位原子)亞硝酸根
-SCN(硫原子配位)硫氰酸根
-NCS(氮原子配位)異硫氰酸根
但是一些常見的配合物,通常都用習(xí)慣上的簡單叫法。如[Cu(NH3)4]2+稱為銅氨配離子。[Ag(NH3)2]+為銀氨配離子。K3[Fe(CN)6]稱鐵氰化鉀(赤血鹽)。K4[Fe(CN)6]稱亞鐵氰化鉀(黃血鹽)。H2SiF6稱氟硅酸、K2PtCl6稱氯鉑酸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