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一價態(tài)與亞銅的二元化合物
實驗室k / 2019-06-14
銅的一價態(tài)亞銅化合物是抗磁性的,除了由陰離子或電荷轉(zhuǎn)移帶引起的顏色外,其它都是無色的。
亞銅和銅狀態(tài)的相對穩(wěn)定性用下列電勢數(shù)據(jù)表示:
Cu++e=Cu E0=0.52伏
Cu2++e=Cu+ E0=0.153伏
因此
Cu+Cu2+=2Cu+ E0=-0.37伏;
K=[Cu2+]/[Cu+]2=~10(6次方)
CuⅠ和CuⅡ在水溶液中的相對穩(wěn)定性強烈地依賴于陰離子的本性或其它配位體的存在;與溶劑或晶體中相鄰原子的本性也有很大變化。
水溶液中Cu+只有低的平衡濃度(<10(-2次方)M)能存在,只有像CuCl或CuCN那樣很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對水才穩(wěn)定。Cu+離子這種對水的不穩(wěn)定性,部分由于它的晶格能、溶劑化能較高和銅(Ⅱ)離子絡(luò)合物的形成常數(shù)較大,因此,CuⅠ離子的衍生物對水是不穩(wěn)定的。
2CuⅠ ?Cu+CuⅡ平衡容易向任一方向移動,因此CuⅡ與CN-,I-和Me2S作用生成CuⅠ化合物,在不能形成共價鍵或橋基的陰離子如ClO4-或SO42-存在下或與對CuⅡ有較大親合力的絡(luò)合劑存在下,反應(yīng)有利于CuⅡ狀態(tài)的形成。例如在氯化鉀水溶液中氯化亞銅與乙二胺反應(yīng):
2CuCl+2en=[Cuen2]2++2Cl-+Cu0
上述反應(yīng)也依賴于配位體的幾何構(gòu)型,即螯合劑的本性,在[Cu2+]/[Cu+]2平衡中,螯合胺和非螯合胺的差異表明了這點。Cu2+與乙二胺絡(luò)合物的K=~10(5次方),與戊撐二胺(非螯合劑)絡(luò)合物的K=3×10(-2次方),與氨絡(luò)合物的K=2×10(-2次方)。因此后一情況下,反應(yīng)是:
[Cu(NH3)4]2++Cu0=2[Cu(NH3)2]+
Cu+在水溶液中存在時間強烈地決定于條件。通常歧化很快(<1秒),而在0.1M HClO4中,0℃以下述反應(yīng)
制得約0.01M Cu+溶液,或用V2+、Cr2+還原Cu2+制備Cu+,若排除空氣可以穩(wěn)定幾小時。
乙腈溶劑中亞銅離子相對于銅離子的穩(wěn)定性充分說明了它們?nèi)绾问艿饺軇┑挠绊?。亞銅離子受CH3CN很有效的溶劑化,鹵化亞銅在CH3CN中有較大的溶解度(例如CuI35克/千克CH3CN)而在水中很少溶解。在CH3CN中CuⅠ比CuⅡ更穩(wěn)定,事實上CuⅡ是較強的氧化劑。
亞銅的二元化合物 高溫時CuⅠ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比相應(yīng)的CuⅡ化合物更穩(wěn)定,銅鹽的堿性溶液用肼控制還原制得黃色粉末狀Cu2O;或?qū)uO熱分解制得紅色晶體的Cu2O。還有上面提到從亞穩(wěn)定Cu+溶液中沉淀得到黃色“氫氧化物”。在沒有空氣時將銅與硫加熱制得的Cu2S是黑色晶體。
K2O和Cu2O一起加熱制得幾乎是無色的KCuO,它含有正方形的Cu4O44-環(huán),O原子在環(huán)的角上;Ag和Au有這種類似的化合物。
銅鹽的酸性溶液與過量的銅一起煮沸可制得氯化亞銅和溴化亞銅;稀釋溶液沉淀出白色的CuCl或淡黃色CuBr。向Cu2+的溶液中加入I-生成沉淀并迅速定量分解成CuI和碘。不知道有CuF存在。Cu+的鹵化物有閃鋅礦的結(jié)構(gòu)(Cu+以四面體配位)。CuCl和CuBr在蒸氣狀態(tài)是多聚體,CuCl主要形式似乎是Cu原子和Cl原子交替的六元環(huán),Cu-Cl距離~2.16Å。到178℃白色CuCl變成深藍(lán)色,熔化時變成深綠色液體。
Cu+的鹵化物很難溶于水,25℃時CuCl、CuBr、CuI的logKSP分別為-4.49、-8.23、-11.96。過量的鹵素離子(由于形成CuCl2-、CuCl32-、CuCl43-)和其它絡(luò)合劑如CN-、NH3、S2O32-等可增加它們的溶解度。
其它比較常見的CuⅠ化合物是氰化物,通常用下列反應(yīng)制備:
2Cu2+(aq)+4CN-(aq) → 2CuCN(s)+C2N2
生成的CuCN溶解在過量的氰化物中,主要形成Cu(CN)43-;硫酸鹽也常見,是淺灰色固體,沒有潮氣時穩(wěn)定,用下列反應(yīng)制備:
Cu2O+(CH3)2SO4 →(100℃) Cu2SO4+(CH3)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