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銅的絡(luò)合物
實驗室k / 2019-06-14
用簡單的配位體(例如鹵素離子,胺)配位幾乎是不變的四面體。雖然,在Cu2O和KCuO中發(fā)現(xiàn)有線形的二-配位體,但在固體中沒有發(fā)現(xiàn)分立的二-或三-配位體物種(與AgⅠ和AuⅠ相反)。KCu(CN)2含有非線形的Cu(CN)2-離子(與AgⅠ和AuⅠ類似),而代替它的是螺旋的多聚結(jié)構(gòu),每一CuⅠ原子與二個CN基的碳原子結(jié)合和在鄰近共平面排列的CN基的氮原子結(jié)合(見圖25-H-1)。(1,3-二甲基三氮烯基)銅(Ⅰ)絡(luò)合物中,每一銅原子被二個氮原子線形配位(25-H-Ⅰ),在四個銅原子組成菱形內(nèi)還有一個幾乎等長的對角的Cu-Cu連接(2.97Å)。
含有CuⅠ四面體配位結(jié)構(gòu)且已鑒定過的化合物中有化學式M2ⅠCuX3、MⅠCu2X3和[Co(NH3)6]4-[Cu5Cl17]。前兩種化合物分別由CuX4四面體的單鏈和雙鏈組成,四面體中公用X離子使每一個Cu完成它的四面體。后一種化合物有[Co(NH3)6]3+、Cl-、Cu5Cl1611-離子,它們以4:1:1的比例組成;Cu5Cl1611-離子由四個CuCl4四面體所組成,每一個四面體與中心Cu+離子公用一個Cl原子以便形成四面體配位。
Cu(Ⅰ)形成數(shù)種多核絡(luò)合物,四個Cu原子在四面體頂點。很早就認識到Cu4I4L4(L=R3P、R3As)物種有三重橋鍵的碘原子,它在Cu4四面體的每一個面上,毎一個配位體L配位于各頂點的一個Cu原子上(25-H-Ⅱ)。膦的絡(luò)合物可以從CuⅠ和CuⅡ的鹵化物制得,與其它陰離子也能獲得不同類型的絡(luò)合物,例如(R3P)3Cu+PF6-。
化合物Cu4OCl6(Ph3PO)4、Cu4OCl6py4和[(CH3)4N]4-[Cu4OCl10]中都有一個銅原子的四面體環(huán)繞著一個中心氧原子,Cu4四面體的每邊上有一個成橋氯原子,每一化合物中剩下的四個配位體與ー個銅原子配位,如(25-H-Ⅲ)所示。所以每一銅原子具有畸變?nèi)请p錐配位。在[CuS2CNEt2]4中具有畸變四面體;矩的Cu-Cu距離(2.71Å)表示有明顯的金屬-金屬相互作用。
在[Cu3(S2CC(CN)2)12]4-離子中存在一組畸變立方體的CuⅠ原子,Cu-Cu距離為2.81-2.87Å。
[PPh3CuCl]4與Na[HB(OMe)3]反應(yīng)產(chǎn)生晶狀[CuH(PPh3)]6,它具有不規(guī)則的八面體的不活浚的原子結(jié)構(gòu),如圖25-H-2所示。氫原子的位置未確定,它們似乎可能沿著六個較長Cu-Cu邊成橋。一些其它絡(luò)合物的氫的性質(zhì)沒有得到充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