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腐蝕性物品安全儲存
化學先生 / 2019-07-05
國家標準GB17915-1999《腐蝕性商品儲藏養(yǎng)護技術條件》,對腐蝕性商品的儲藏條件、儲藏技術、儲藏期限等提出了技術要求。
1.儲藏條件
(1)庫房條件
庫房應是陰涼、干燥、通風、避光的防火建筑。建筑材料最好經(jīng)過防腐蝕處理。
儲藏發(fā)煙硝酸、溴素、高氯酸的庫房應是低溫、干燥通風的一、二級耐火建筑。
溴氫酸、碘氫酸要避光儲藏。
(2)貨棚、露天貨場條件
貨棚應陰涼、通風、干燥,露天貨場應地面高、干燥。
(3)安全條件
商品避免陽光直射、暴曬,遠離熱源、電源、火源,庫房建筑及各種設備符合GBJ 16-1987 (2001 修訂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
按不同類別、性質、危險程度、滅火方法等分區(qū)分類儲藏。
(4)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
庫房地面、門窗、貨架應經(jīng)常打掃,保持清潔。
庫區(qū)內的雜物、易燃物應及時清理,排水溝保持暢通。
(5)溫濕度條件
溫濕度條件應符合規(guī)定。
2.入庫驗收
(1)驗收原則
人庫商品必須附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檢驗合格證,進口商品必須附有中文安全技術說明書。
商品性狀、理化常數(shù)應符合產品標準,由存貨方負責檢驗。
保管方對商品外觀、內外標志、容器包裝及襯墊進行感官檢驗。
驗收在庫外安全地點或驗收室進行。
每種商品拆箱驗收2~5箱(免檢商品除外),發(fā)現(xiàn)問題擴大驗收比例,驗后將商品包裝復原,并做標記。
(2)驗收項目
(1)包裝
包裝應符合GB 12463-1990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的規(guī)定。內外包裝應有品名、規(guī)格、等級、數(shù)(質)量、生產日期或批號、生產廠名、符合GB 191-2000包裝儲運圖示標志規(guī)定的儲運圖示、符合GB 190- -1990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腐蝕品標志。
包裝封閉嚴密,完好無損,無水濕、污染。包裝、容器襯墊適當,安全、牢固。
②質量(感官)
商品性狀、顏色、黏稠度、透明度均應符合產品標準。
液體商品顏色無異狀,無揮發(fā),無沉淀,無雜質。
固體商品無變色,無潮解,無溶化等現(xiàn)象。
③驗收結果處理
驗收不符合規(guī)定的不得入庫,暫存觀察室,通知存貨方另行處理。
驗收完畢,合格的簽收入庫,填寫驗收記錄,轉存貨方。
3.堆垛
商品堆垛要符合“安全、方便"的原則,便于堆碼、檢查和消防撲救。充分利用倉容,貨垛整齊美觀。
(1)堆垛方法
庫房、貨棚或露天貨場儲存的商品,貨垛下應有隔潮設施,庫房一般不低于15 cm,貨場不低于30 cm。
根據(jù)商品性質、包裝規(guī)格采用適當?shù)亩讯夥椒?,要求貨垛整齊,堆碼牢固,數(shù)量準確,禁止倒置。
按出廠先后或批號分別堆碼。
(2)堆垛高度
大鐵桶液體立碼,固體平放,一般不超過3m;大箱(內裝壇、桶) 1.5m;化學試劑木箱2~3m;袋裝3-3,5 m.
(3)堆垛間距
主通道大于等于180 cm;支通道大于等于80 cm墻距大于等于30cm;柱距大于等于10em;垛距大于等于10cm;頂距大于等于50 cm。
4.養(yǎng)護技術
(1)溫濕度管理
庫內設置溫濕度計,按時觀測、記錄。
根據(jù)庫房條件、 商品性質,采用機械、(要有防護措施)自控、自然等方法通風、去濕、保溫??刂婆c調節(jié)庫內溫濕度在適宜范圍之內。
(2):在庫檢查
①安全檢查
每天對庫房內外進行檢查,檢查易燃物是否清理,貨垛是否牢固,有無異常,庫內有無過濃刺激性氣味。李鼓歡外中開民遇特殊天氣及時檢查商品有無水濕受損,貨場貨垛苫墊是否嚴密。
②商品質量檢查
根據(jù)商品性質,定期進行感官質量檢查,每種商品抽查1~2件,發(fā)現(xiàn)問題,擴大檢查比例。
檢查商品包裝、封口、襯墊有無破損、滲漏,商品外觀有無質量變化。
入庫檢查的商品,抽檢其質量以計算保管損耗。
③檢查結果問題處理
檢查結果逐項記錄,在商品外包裝上做出標記。
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同時通知存貨方及時處理。
對接近有效期商品和冷背殘次商品應填寫催調單報存貨方。
5.安全操作
(1)操作人員必須穿工作服,戴護目鏡、膠皮手套、膠皮圍裙等必要的防護用具。
(2) 操作時必須輕搬輕放,嚴禁背負肩扛,防止摩擦振動和撞擊。
(3)不能使用沾染異物和能產生火花的機具,作業(yè)現(xiàn)場遠離熱源和火源。
(4)分裝、改裝、開箱質量檢查等在庫房外進行。
6.儲藏期限
根據(jù)各種腐蝕品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而定。
7.出庫
按生產日期或批號順序先后出庫。
8.應急情況處理
(1)消防方法按規(guī)定處理
(2)消防人員滅火時應在上風口處并佩戴防毒面具。禁止用高壓水(對強酸),以防爆濺傷人。
(3)進入口內立即用大量水漱口,服大量冷開水催吐或用氧化鎂乳劑洗胃。呼吸道受到刺激或呼吸中毒,立即移至新鮮空氣處吸氧。接觸眼睛或皮膚,用大量水或小蘇打水沖洗后敷氧化鋅軟膏,然后送醫(yī)院診治。
(4)灼傷或中毒急救方法
①強酸。皮膚沾染用大量水沖洗,或用小蘇打、肥皂水洗滌,必要時敷軟膏;濺人眼睛用溫水沖洗后,再用5%小蘇打溶液或硼酸水洗;進入口內立即用大量水漱口,服大量冷開水催吐,或用氧化鎂懸濁液洗胃;呼吸中毒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保持體溫,必要時吸氧。
②強堿。接觸皮膚用大量水沖洗,或用硼酸水、稀乙酸沖洗后涂氧化鋅軟膏:觸及眼睛用溫水沖洗:吸人中毒者(氫氧化氨)移至空氣新鮮處:嚴重者送醫(yī)院治療。
③氫氟酸。接觸眼睛或皮膚,立即用清水沖洗20 min以上,可用稀氨水敷浸后保暖,再送醫(yī)治。
④高氯酸。皮膚沾染后用大量溫水及肥皂水沖洗,濺入眼內用溫水或稀硼砂水沖洗。
⑤氯化鉻酰。 皮膚受傷用大量水沖洗后,用硫代硫酸鈉敷 傷處后送醫(yī)診治,誤人口內用溫水或2%硫代硫酸鈉洗胃。
⑥氯磺酸。皮膚受傷用水沖洗后再用小蘇打溶液洗滌,并以甘油和氧化鎂潤濕繃帶包扎,送醫(yī)診治。
⑦溴(溴素)。皮膚灼傷以苯洗滌,再涂抹油膏;呼吸器官受傷可嗅氨。
⑧甲醛溶液。接觸皮膚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酒精洗后涂甘油;呼吸中毒可移到新鮮空氣處,用2%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人以解除呼吸道刺激,然后送醫(y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