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度法分析樣品的條件
實驗室k / 2019-07-20
在利用光度法進行樣品的定量分析時,由于許多簡單的無機和有機化合物摩爾吸收系數(shù)很小,不能用光度法直接測定它們的含量,因此首先要將樣品中被測定的組分定量地轉(zhuǎn)變成有吸光能力的有色化合物,將被測組分轉(zhuǎn)變?yōu)橛猩衔锏姆磻Q為顯色反應,與被測成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試劑稱為顯色劑。在分析工作中必須要選擇合適的顯色反應,并嚴格控制反應的條件。
顯色反應的選擇
顯色反應可分為兩大類,即配位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而配位反應是最主要的顯色反應。同一組分??膳c多種顯色劑反應,生成不同的有色物質(zhì)。究竟選用何種顯色劑較好,應考慮下列因素:
1.靈敏度高 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組分的測定,因此,選擇靈敏的顯色反應是首先要考慮的。吸光物質(zhì)的摩爾吸收系數(shù)ε的大小是靈敏度大小的主要標志,一般情況下,當ε值大于10(4次方)時,可以認為該反應的靈敏度較高。
2.選擇性好 選擇性好是指顯色劑只能與某一個極少數(shù)幾個組分發(fā)生顯色反應。如果僅與某一個組分發(fā)生反應的試劑稱為特效(或?qū)?的顯色劑,實際上這種特效顯色劑是沒有的。但是干擾較少或嚴格控制反應的條件可以除去干擾顯色反應的影響,使顯色劑成為選擇性試劑。
3.顯色劑在測定波長無明顯的吸收 這樣,試劑空白小,可以提高測定的準確度。通常將兩種有色物質(zhì)最大吸收波長的差稱為“對比度”,在一般的光度法分析中,要求顯色劑與有色化合物的對比度△λ大于60nm。
4.有色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 有色化合物穩(wěn)定性好或在測定吸光度的過程中保持基本上不變,這對光度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都有很大的影響。
顯色反應的條件
很多顯色反應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或控制在最佳條件下,提高反應的靈敏度、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才能滿足光度法測定的要求。因此,必須了解影響顯色反應的平衡及反應速度等各種因素,然后利用其有利因素,改善條件,將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以便得到準確可靠的結果。影響顯色反應的主要因素一般為顯色劑用量、pH、溫度、時間以及與測定組份共存的干擾物質(zhì)等?,F(xiàn)將這些因素分述于下。
1.顯色劑用量 為了使顯色反應進行完全,保證被測組分定量地轉(zhuǎn)變?yōu)橛猩衔?,根?jù)反應的平衡原理,應該有過量的顯色劑。但試劑用量過大對有色化合物的組成亦有影響,反而對測定不利。顯色劑的最佳用量一般都是通過試驗確定。其方法是將待測組分的濃度及其他條件固定,然后加入不同量的顯色劑,測定其吸光度,繪制吸光度(A)-顯色劑濃度(C)曲線。一般可能有如圖11-13所示三種不同的情況。
圖11-13(a)中曲線說明,當顯色劑濃度CR在0-a范圍內(nèi),顯色劑用量不足,待測離子沒有完全轉(zhuǎn)變成有色化合物,吸光度A隨CR增大而增大。在a-b范圍內(nèi),曲線平坦,吸光度即不隨試劑用量而變,對試劑濃度的控制要求不高。圖11-13(b)中曲線說明,當顯色劑濃度在a-b這一較窄的范內(nèi),吸光度才較穩(wěn)定,在此范圍以外,吸光度都隨顯色劑濃度而變,所以必須嚴格控制CR的濃度,才能進行被測組分的測定。例如,硫氰酸鹽與鉬(V)的反應
顯色劑SCN-濃度偏低或偏高,生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數(shù)也或低或高,吸光度降低,不利于鉬的測定。圖10-13(c)中曲線說明,隨著顯色劑濃度增大,吸光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十分嚴格地控制顯色劑的用量,一般是不能用于定量分析的。
2.酸度 酸度對顯色反應的影響很重要,很多有機顯色劑是有色的弱酸(HR),有酸堿指示劑的性質(zhì),在與被測組分(Men+)反應時存在著以下平衡:
酸度改變,將會引起平衡移動,從而影響顯色劑存在的形式和有色化合物的濃度變化,以致改變?nèi)芤旱念伾?。例如,F(xiàn)e3+與磺基水楊酸(C7H4SO62-)的反應,在pH1.8~2.5時生成紅色的Fe(C7H4SO6)+,在pH4~8時生成橙色的Fe(C7H4SO6)2-,在pH8~11.5時,生成黃色的Fe(C7H4SO6)33-;在pH>12時,則因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生成可溶性的有色離子。
其他如氧化還原反應、縮合反應等,溶液的酸堿性也有重要的影響,常常須要用緩沖溶液保持溶液在一定pH值下進行顯色反應。
3.溫度 很多顯色反應都是在室溫下進行,溫度變化一般對結果的影響不大。有些反應則需要加熱,以加速反應進行。但有些反應在較高的溫度時,容易產(chǎn)生副反應使有色化合物分解。因此,對不同的反應,應通過試驗找出最佳的溫度范圍或控制恒溫。
4.時間 有些顯色反應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進行完全,但又不能用提高溫度加速反應。亦有些反應能很快地進行完全,但有色物質(zhì)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或發(fā)生光化學反應,轉(zhuǎn)變?yōu)槠渌镔|(zhì),使吸光度隨著時間而變化。因此,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試驗,作出吸光度-時間關系曲線,確定測量吸光度最合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