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與分子氧活化的生物催化基礎
化學先生 / 2019-07-27
甲烷單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nase,簡稱MMO)是源于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 的寬底物專一性酶。它不但可以在溫和條件下活化分子氧,使甲烷在常溫常壓下轉化為甲醇,而且可以催化C2以上烷烴和芳烴的羥基化、烯烴環(huán)氧化,以及三氯乙烯(TCE) 等水源污染物的降解反應。甲烷單加氧酶的催化化學是酶化學近20年來最活躍的研究領城之一。
1992年,Dalton 在他專門為催化化學家寫的一篇有關甲燒生物儲化活化的評述(Catalysis Today) 中,首先論述了甲烷和甲烷氧化菌與生命起源的關系。
大約在35億年以前,當地球冷卻到可以使水長期存在的時候,大氣原本是由甲烷、氨和氫氣組成的,并含有少量CO2、N2、H2S 和稀有氣體。那時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形式是種由甲烷或某種異養(yǎng)生物底物在放電或紫外光照射下演化形成的厭氧菌,并以甲烷等氣體作為碳源生長。直到大約17億年以前,高毒性的氧分子出現以后,才在適宜的壓力下演化生成好氧微生物。也就是說,經過數十億年的不斷演化,才形成人們今天所見到的,厭氧和好氧甲烷利用菌同時并存的結果。從熱力學上講,甲烷的厭氧氧化[式(2-1)]是吸熱過程,必須和放熱反應相耦合,如硫酸鹽或硝酸鹽的還原;而好氧氧化[式(2-2)] 是強放熱反應,可以為細菌的旺盛生長提供足夠的能量。
CH4 +2H2O→ CO2 +4H2一130kJ/mol (2-1)
CH,+2O2 CO2 + 2H2O+ 780kJ/mol (2-2)
到目前為止,有關厭氧氧化菌的知識還非常貧乏,在純培養(yǎng)基中還找不到一種可重復的方法對其進行成功的培養(yǎng),因此尚未獲得甲烷厭氧氧化反應機理的信息。相反對于好氧細菌已經進行了廣泛研究。所有好氧氧化菌都是通過一系列酶催化反應將甲烷氧化為CO2.
從Dalton的以上論述不難看出,甲烷和甲烷氧化菌在生命起源和進化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甲烷是大氣中最豐富的有機氣體,在自然界碳循環(huán)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是溫室氣體之一,從厭氧環(huán)境中釋放出來,還沒有被甲燒氧化菌氧化之前,成為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大約20%的溫室效應是由甲燒引起的。在大氣中Co%和CH的摩爾比是27,盡管所占的比例很低,但由于甲烷可以吸收陸地上波長范圍在4~100μm的紅外輻射,向大氣放出的輻射能卻比CO2高得多,因此由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比CO2大26倍。隨著人類活動增多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仍在以每年0.9%的速度增加1:2)。另”方面,甲烷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清潔能源和基礎化工原料,是否能在溫和條件下將甲烷直接轉化成C2以上烴和甲醇等含氧化合物,是催化化學領城中極具誘感力和挑戰(zhàn)性的研究課題,也是制約天然氣合理和有效利用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的儲藏量極其豐富,盡管燃燒后也生成CO2,但和石油、煤相比是更清潔的能源。遺憾的是甲烷的分子十分穩(wěn)定,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任何一-種成熟的化學催化方法,可以高效地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成甲醇或較高級的烴類。生物催化具有反應條件溫和、選擇性高的特點,甲烷氧化細菌中的甲烷單加氧酶是唯一可在常溫下活化分子氧,將甲烷氧化成甲醇的生物酶。因此最近20年來,國內外許多化學家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催化,致力于甲烷單加氧酶催化化學的研究。希望通過甲烷單加氧酶的生物特性、理化性質、結構表征和反應機理的探究,找到一種理想的綠色催化方法,將甲烷直接轉化為更為活潑的有機分子,為天然氣在能源、化工和環(huán)境領域的高效利用開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