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色譜柱已選定,即固定相保持不變,操作條件在每次色譜分離過程中也嚴格保持,則不同試樣將顯示各自的保留值,這就是用保留值作定性的根據(jù).反過來,即使每次色譜分離中的操作條件均嚴格地保持一致時,同一試樣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值也不樣,因此有人提出用一組試樣在各種固定液上所顯示出的保留值變化的數(shù)值來表示固定液的特性。
Rohrschneider就是根據(jù)這種想法提出了測定固定液的相對極性( relative polarity)的方案.他以正丁烷和丁二烯作標準物質。在相同條件下,測出了各固定液上的相對保留值,并設非極性的角鯊烷的相對極性為零,氧二丙睛( oxydipropionitr)的相對極性為100按下述公式,求出各種固定液的相對極性(Pp):
log(α)x-log(α)sq log(α)ODN-log(α)x
Pp=—————————— ×100 = 100- ———————————
log(α)ODN-log(α)sq log(α)ODN-log(α)sq
式中表示丁二烯和正丁烷的相對保留值,腳注q和ODN分別表示相對保留值的數(shù)值是在角鯊烷或氧二丙腈上求得的,(a)表示在欲測固定液上正丁烷和丁二烯的相對保留值.
在應用這種方法來考察固定液相對極性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固定液相對極性得到了負值,無法解釋,同時也暴露了用這種方法的缺陷,連 Rohrschneider本人在經過了十年之后,也宣布放棄這種方法另尋妥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