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攪拌及粉醉,往往在化驗分析中是連續(xù)在一起的操作。一般地說,攪排和粉碎是為溶解和化學反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溶解和反應速度加快,混合均勻。這里僅將溶劑的應用及選擇加以補充。
物質進行化學反應時,有許多是在溶液中進行的,這是因為反應物在溶液中是以比較均勻的分子或離子狀態(tài)存在,使各反應物之間有最大的接觸機會,反應容易進行。要溶解物質時,選擇適當?shù)娜軇┛墒谷芙饧涌旎蚴谷芙膺M行的完全。
一般地說與溶質化學性質相近的物質,可以選擇做溶劑。
如:
碳氫化合物一般容易溶于碳氫化合物中;
羰基化合物(結構式中帶有的)比較容易溶解在丙酮中;
羥基化合物(結構式中帶有“—OH”的)容易溶于酒精;
非極性或極性很小的溶質比較容易溶解在非極性或極性很小的物質中;而極性很大的物質就比較難溶于非極性或極性很小的物質中,離子型的物質就不溶于非極性或極性很小的物質中。
溶劑極性的大小一般決定它的介電常數(shù),而介電常數(shù)是與溫度的高低有關。所以在選用溶劑時,參考它的介電常數(shù)大小很有必要,下面將常用溶劑的沸點、比重和介電常數(shù)列于表4-1,以供參考選用。
表4-1 某些溶劑的沸點、比重及介電常數(shù)
溶劑 | 沸點 ℃ | 比重 d4 20 | 15~20℃時 介電常數(shù) |
甲醛 | -19.5 | 0.815(-20℃) | 84 |
水 | 100 | 0.99718 | 81 |
甘油 | 290 | 1.2613 | 56 |
乙二醇 | 197.2 | 1.1132 | 41 |
甲醇 | 64.65 | 0.7915 | 31 |
乙醇 | 78.4 | 0.7893 | 26 |
氨水 | — | 0.88 | 22 |
丙酮 | 56.5 | 0.7898 | 21 |
正丁醇 | 117.7 | 0.8098 | 19 |
吡啶 | 115.56 | 0.978 | 12 |
醋酸 | 118 | 1.049 | 7.1 |
氯仿 | 61.2 | 1.4916(18℃) | 5.2 |
乙醚 | 34.5 | 0.7135 | 4.3 |
間二甲苯 | 139.3 | 0.864(17℃) | 2.38 |
甲苯 | 110.8 | 0.866 | 2.37 |
四氯化碳 |
76.8 | 1.595 | 2.24 |
有些比較復雜的化合物選擇溶劑時,不完全遵循上面的情況,還與化合物的結構形式、分子量以及分子的大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