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醇類的締合現(xiàn)象?
實驗室k / 2019-05-10
當我們詳細地分析了直鏈飽和一元醇的物理常數(shù)(表2-1)后,我們就發(fā)現(xiàn):
(1)它們的沸點要比與其分子量相近的烷烴高得多。
(2)甲、乙、丙醇在室溫下能與水混溶,從丁醇開始,在水中溶解度顯著地降低,九個C原子以上的醇和烷烴一樣,幾乎完全不溶于水。
表2-1 直鏈飽和一元醇的物理常數(shù)
醇類 |
分子式(CnH2n+1OH)
|
熔點(℃) |
沸點(℃) |
溶解度(克/100克水) |
甲醇 |
CH3OH |
-93.9 |
64.7 |
∞ |
乙醇 |
C2H5OH |
-112 |
78.4 |
∞ |
丙醇 |
C3H7OH |
-127 |
97.8 |
∞ |
丁醇 |
C4H9OH |
-89.5 |
117 |
9(15℃) |
戊醇 |
C5H11OH |
-79 |
137.8 |
2.7(22℃) |
己醇 |
C6H13OH |
-51.6 |
157.2 |
0.6(20℃) |
庚醇 |
C7H15OH |
-34.6 |
175(756mmHg) |
極難溶解 |
辛醇 |
C8H17OH |
-16 |
194 |
難溶解 |
壬醇 |
C9H19OH |
-5 |
213.5 |
不溶解 |
癸醇 |
C10H21OH |
7 |
232.9 |
不溶解 |
十二醇 |
C12H25OH |
24 |
259 |
不溶解 |
那么,為什么醇會有較高的沸點?為什么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會隨著碳鏈的增加而減少?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原因是什么呢?
“相互作用是我們從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觀點考察整個運動著的物質(zhì)時首先遇到的東西。”(《自然辯證法》)當我們比較了醇和水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后,發(fā)現(xiàn)二者都有—OH,而剩下的部分醇分子中是烴基,而水分子中卻是氫原子。在羥基中,由于氧原子的電負性很強,而且具有未共用電子,因此,它就能和另一分子中的氫原子依靠靜電相互吸引而形成一種特種鍵——氫鍵。由于這種氫鍵的作用,就使液態(tài)時的醇分子或水分子都不是一個個單獨的分子,而是許多個單分子通過氫鍵締合而成的締合分子。這種通過氫鍵作用,使一個個單獨小分子締合為締合分子的現(xiàn)象,稱為氫鍵締合現(xiàn)象。
氫鍵的鍵能比較小,只有6千卡/克分子左右,比一般的離子鍵、共價鍵要小得多,故較易被破裂。雖然如此,但在加熱醇類使由液態(tài)(締合分子狀態(tài))變?yōu)檎魵猓▎畏肿訝顟B(tài))時,總還必須多供給一部分熱量,使氫鍵締合現(xiàn)象顯著減弱,甚至消失。因此醇的沸點比相應的烷烴要高。
至于醇在水中溶解度的問題,當醇分子中烴基不太大時,如甲醇、乙醇等,它們的分子結(jié)構(gòu)與水分子比較相似,而且由于締合作用,使醇分子與水分子更易混溶。但是隨著碳鏈的增長,烴基部分變得很大,使烴在整個醇分子中的比例也隨之增大,相反羥基部分所占成分卻縮小了。這時醇與水這兩種分子在結(jié)構(gòu)上的相似屬于次要的,而二者的差異性卻上升為主要的了。同時烴基增大后,其空間位置障礙又會遮住羥基進一步與水接近,形成氫鍵。所以隨著碳鏈增長,醇在水中溶解度是越來越小,以致幾乎完全不溶于水。
根據(jù)這種解釋,可以預料,當醇中羥基增多時,和水相似的部分增加了,同時和水形成氫鍵的部位也加多了,因此溶解度將會增加。事實也正是如此,例如甘油與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一般講,二元醇和多元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總比一元醇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