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命名與種類的化學(xué)知識
化學(xué)先生 / 2019-06-21
1:肥皂的命名
因為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后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于是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所以,給它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后來發(fā)明了人造的去污劑的時候,依然使用了“肥皂”這個詞語。所以,雖然沒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莢”。因肥皂是由西方制造引進(jìn),所以當(dāng)時稱為“洋堿”,雖然“堿”和肥皂本身并不能視為等同的關(guān)系,但受新奇感驅(qū)使的中國人還是將這個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幾十年,直到民族工商業(yè)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漸漸舍棄了“洋”字。
2:肥皂的種類
肥皂的用途很廣除了大家熟悉的用來洗衣服之外,還廣泛地用于紡織工業(yè)。通常以高級脂肪酸的鈉鹽用得最多、一般叫做硬肥皂:其鉀鹽叫做軟肥息,多用于洗發(fā)刮臉等:其銨鹽則常用來做雪花膏。根據(jù)肥電的成分,從脂肪酸部分來考慮,飽和度大的脂肪酸所制得的肥皂比較硬;反之,不飽和度較大的脂肪酸所制得的肥皂比較軟。肥皂的主要原料是熔點較高的油脂。從碳鏈長短來考慮,般說來,脂肪酸的碳鏈太短,所做成的肥皂在水中溶解度太大:碳鏈太長,則溶解度太小。因此,只有C10~C20的脂肪酸鉀鹽或鈉鹽才適于做肥皂,實際上,肥皂中含C16~C18脂肪酸的鈉鹽為最多。肥皂中通常還含有大量的水。在成品中加人香料、染料及其他填充劑后,即得各種肥皂。普通使用的黃色洗衣皂,一般摻有松香,松香是以鈉鹽的形式加入的,其目的是增加肥皂的溶解度和多起泡沫,并且作為填充劑也比較便宜。白色洗衣皂則加人碳酸鈉和水玻璃(有的含量可達(dá)12%),一般洗衣皂的成分中約含30%的水分。如果把白色洗衣皂干燥后切成薄片,即得皂片,用以洗高級織物。在肥皂中加人適量的苯酚和甲酚的混合物(防腐、殺菌)或硼酸即得藥皂。香皂需要比較高級的原料,例如,用牛油或棕櫚油與椰子油混用,制得的肥皂,弄碎、干燥至含水量約為10%~15%,再加入香料、染料后,壓制成形即得。液體的鉀肥皂常用做洗發(fā)水等,通常是以椰子油為原料制得的。肥皂,通常分為硬皂、軟皂和過脂皂3種。如果在肥皂中加人某些藥物,那就成為藥皂了,如硫磺皂、檀香皂等。硬皂即常說的“臭肥皂”,它含堿量高,去油去污能力強(qiáng),但對皮膚也有較大的刺激性,反復(fù)使用時可使皮膚很快發(fā)生干燥、粗糙、脫皮等現(xiàn)象。因此,硬皂一般只用于洗衣,而不用于洗澡,軟皂就是我們平時所用的“香皂”。它含堿量較低,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所以正常人和銀屑病患者均可以使用。對皮膚有良好的去屑作用。過脂皂也叫多脂皂,不含堿。兒童香皂多屬于這一類。過脂皂適宜于女性使用。石炭酸皂、硫磺皂、煤焦油皂、硼酸皂、來蘇皂、檀香皂等藥皂,也均可為銀屑病患者所使用,但如果患者對某種藥皂過敏,責(zé)應(yīng)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