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深層,根據(jù)放射性碳測定的海水年齡,經(jīng)常超過1000年。如如前所述,布勒克爾(1963)由海水放射性碳的測定,得出太平洋和大西洋深層水的平均停留時間,分別為800年以上和500年以上。目前,為簡便起見,將海洋劃分為兩層,即表層(混合層)和深層,表層厚100米,深層厚3900米。
以下式表示水在表層和深層之間的交換:
K'W'=KW (2.19)
式中,W'和W形分別為表層和深層的海水量(克/米2);K'和K為水的交換速度,其倒數(shù)τ及τ'為海水在表層和深層的平均停留時間(年)。表層水的τ'一般認(rèn)為是5-10年,故深層水的平均停留時間似應(yīng)為195-390年。表層的停留時間變成13年以上,則則深層的τ開始超過500年。
三宅等(1962)、鮑恩(1960,1962,1963)、長屋(1965)、貝拉耶夫等(1964)和日向野(1966)研究了人工放射性元素在海中的分布,發(fā)現(xiàn)Sr及137Cs其速度比預(yù)測的要快,并達海的深層。這一事實暗示著,深層水的停留時間比布勒克爾等給出的值要短得多。
如前所述,三宅和猿橋(1966)由磷和硅酸的分布,求深層水的停留時間,結(jié)果得出印度洋、太平洋為250年左右,而大西洋為120年左右。
無機放射性碳含量在海的表層和深層的時間變化,可用下式表示:
∂(βC')/∂t=αKWc-βK'W'c'+E-βS-σβp+σβB'-λβC' (2.20)
∂(αC)/∂t=βK'W'c'-αKWc+αβB-λαC+εD (2.21)
在上式中,C'和C分別為表層和深層的無機碳總量,單位為克/米2,α和β為大氣中放射碳的比放射能作為1時的深層和表層水中的放射性碳的相對比放射能,σ為生物的同位素分離系數(shù)(σ=1.05)。c'和c為表層和深層水中的無機碳濃度。P為初級生產(chǎn)量,即一年間無機碳變?yōu)橛袡C碳的量。B'和B為有機物再變回?zé)o機物的速度。λ為14C的蛻變常數(shù),E和S分別為無機碳由大氣進入海洋及由海洋逃逸到大氣的速度,其值為180克碳/米2·年(設(shè)大氣中的CO2平均停留時間為7年)。D為從沉積物中溶出的碳,其14C比放射能ε接近于零,εD可忽略不計。
由方程式(2.19),K'W'c'和K'C'可改寫成:
K'C'=rKWc=rKC (2.22)
r為c'與c之比,因表層水中的總碳酸為2毫克原子/升(24毫克/升),但在深層水中為2.3~2.5毫克原子/升,所以r為0.83~0.87。如認(rèn)為放射性碳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則:
r為β和α的比放射能之比(r>1)。無機放射性碳之相對的比放射能小于1,因之,由δ=1-α,根據(jù)放射性碳法,可用下式計算表觀年齡:
式中,τc為放射性碳的平均壽命(7936年)。
若據(jù)海水中放射性碳的實測值,在表層水中,β的值平均為0.94,而在深層水中,α的平均值為0.84,所以r=1.12。這相當(dāng)于海水的表觀年齡為1280年。
設(shè)初級生產(chǎn)量平均為80克碳/米2·年,其中,僅一半在表層分解而成為無機物,剩下的一半若要在深層分解,則B'=B=40克碳/米2·年。將σ,τ,C的值代入方程式(2.23)和(2.24),則可計算r和τ',其結(jié)果示于表2.24。
如表2.24所見,r的計算值為1.08~1.12,與實測值吻合。τ'為5.2-7.7年,均與迄今為止的推測值極相吻合。
表2.24 表層水與深海水的14C比放射能比γ及表層水的平均停留時間τ'的計算值
r | τ(年) | KC(克/米2·年) | γ計算值 | τ'(年)計算值 |
0.85 | 200 | 548 | 1.11 | 5.2 |
300 | 365 | 1.08 | 7.7 | |
0.83 |
200 | 560 | 1.12 | 5.2 |
300 | 374 | 1.10 | 7.7 |
r=0.83,σ=1.11及τ=300年時,若求深層水的表觀年齡,則為1380年,這亦與如今的實測值相符合。同樣,反過來以t作為1100年,τ為200年,r=0.83,則可計算E和S,在這種情況下,E和S為220克/米2·年,由此得到的大氣中CO2的停留時間為5-7年。
由以上事實可知,深層水的停留時間為200-300年,表層水的停留時間為5-7年,由此得出結(jié)論,大氣中的碳酸氣的平均停留時間為5-7年,而深層水的表觀年齡約為1300年。
深層水的表觀年齡(1300年)和深層水的停留時間(200-300年)不同,歸因于表層和深層之間無機碳的交換不平衡。這一點從(2.19)式可知,r>1即是由于表層水的無機碳濃度與深層的相比為低。深層14C量下降是由于深層有機物的分解所致,其一部分被抵銷,但這么說還是不充分的。
若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不變,則雖可以認(rèn)為深層無機碳要無止境地減少下去,可是實際上,碳酸鈣能從沉積物溶解出來(D),將其補償并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由于含有14C的少量的陳舊碳酸鈣的溶解解,因而14C與12C的比放射能下降,促使海水的表觀年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