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溶液酸堿滴定法中酸堿的質子理論
實驗室k / 2019-07-08
(一)酸堿的定義和共軛酸堿 酸堿質子學說認為,凡能放出質子的物質是酸,凡能接受質子的物質是堿。它們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一種酸放出質子后,所余部分即是該酸的共軛堿;一種堿接受了質子以后,即成為該堿的共軛酸,HA和A稱為共軛酸堿。越容易放出質子的物質酸性越強,越容易接受質子的物質堿性越強。因此,強酸的共軛堿是弱堿,而強堿的共軛酸必定是弱酸。例如HCl是一種強酸,它的共軛堿Cl-則為弱堿。
按照酸的強度遞減(共軛堿的強度遞增)的順序將常見數(shù)種共軛酸堿列于表8-1。
由上表可知,質子理論的酸堿概念較電離理論的酸堿慨念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即酸或堿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陽離子或陰離子。酸和堿不再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物質了,而是一種物質在得失質子過程中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酸性狀態(tài)和堿性狀態(tài)。這兩種狀態(tài)的關系好像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的關系一樣是共軛的。表8-1中的HAc和H2O即能放出質子也能接受質子,所以是具有酸堿兩性的物質。
(二)溶劑合質子 H+即質子是一個極小的質點,很活潑,不能單獨存在,易與溶劑分子結合成溶劑合質子。在水溶液中與水分子結合成水合氫離子(H3O+)又叫泋離子,在非水溶液中與溶劑分子結合成溶劑合質子。例如,HCl溶解在水中,質子與水分子結合成水合氫離子(H3O+):
HCl+H2O ?H3O++Cl-
HCl溶解在冰醋酸中,質子與HAc分子結合成醋酸合質子。
HCl+HAc ?H2Ac++Cl-
(三)酸堿中和的實質 質子理論認為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質子的轉移,而質子的轉移是通過溶劑合質子實現(xiàn)的,即溶劑在反應中起傳遞質子的作用。例如鹽酸在水溶液中滴定氨水的反應:
在HCl溶液中,HCl把質子轉移給了H2O,反應如下:
HCl+H2O ?H3O++Cl-
在氮水中,H2O把質子轉移給NH3,反應如下:
NH3+H2O ?OH-+NH4+
用HCl滴定氨水時,實際上是H3O+與OH-反應生成H2O:
H3O++OH- ?2H2O
總反應式可寫為:
HCl+NH3 ?NH4++Cl-
在此反應中,HCl把質子轉移給了NH3,溶劑H2O起了傳遞質子的作用。
又如在非水溶劑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滴定苯甲酸鈉(下面以NaA表示),在HClO4的冰HAc溶液中,HClO4把質子轉移給了HAc反應式如下:
HClO4+HAc ?H2Ac++ClO4-
在苯甲酸鈉的冰醋酸溶液中,HAc把質子轉移給了NaA,反應式如下:
NaA+HAc ?HA+Na++Ac-
滴定時,實際上是H2Ac+與Ac-結合生成HAc:總反應式為:
HClO4+NaA ?HA+ClO4-+Na+
在此反應中,HClO4把質子轉移給了苯甲酸鈉,溶劑HAc起了傳遞質子的作用。
在非水溶劑中,酸堿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反應中,質子是由酸1(HA)轉移給了堿2(B),表示中和反應是質子轉移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另一種酸與另一種堿,生成的酸和堿與原來的酸和堿是共軛的。質子理論認為酸堿中和反應并無鹽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