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討論各種成分在海洋中分布的時候,由濃縮和稀釋所產(chǎn)生的濃度變化,是是海洋物理學(xué)上有興趣的論述對象,而海洋化學(xué)或地球化學(xué)上有興趣的對象,則多是特定的成分獨自發(fā)生的濃度變化,為說明這一點,通常以濃度與特定氯度(通常是19%)海水的換算值以及與氯度的比值來比較。
了解海水中各種成分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的時候候,在以了解各種成分容易產(chǎn)生多大程度的濃度變化,或者這些成分在海水中以怎樣的活潑程度變化為主要目標(biāo)的問題上,是從各種成分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入手的?,F(xiàn)在的海洋幾乎處于平衡狀態(tài),一般認(rèn)為過去一億年間,海水的組成及其數(shù)量幾乎沒有變化,這就意味著,每年隨著河水把物質(zhì)搬運到海洋的同時,還要有相同數(shù)量的物質(zhì)由海水逃逸到海洋以外的其它地方去。所以若用每年隨河水而加入海洋的量除海洋中該成分的總量,就可算出現(xiàn)在海洋中的成分,平均多少年被河水中該成分所置換,即平均停留時間。表3.10表示海水中各成分的濃度、河水中的濃度以及平均停留時間,它們是以海水的總量作為1.37×1021升,河水每年的流出量作為3.2×1016升(D.A.Livingston,1963)而計算的值。該平均停留時間,由氯離子的1.0×108年到砷的3.2×105年,其值越大在海洋中越穩(wěn)定,表示在海水中容易長期停留。
各種成分由海水逃逸的方法有數(shù)種,試探討如下:
1)由風(fēng)風(fēng)引起海水飛沫的搬運 可以認(rèn)為河水中的氯、溴和氟幾乎完全是由海水的飛沫而來,在日本推測大約氯的70%,溴100%是以海水飛沫由風(fēng)搬運的(營原,1965)。如果除掉這種過程來計算,這些成分的平均停留時間會變成更大的值。
2)由海面蒸發(fā) 迄今為止的報告指出,硫、硼硼和碘都能蒸發(fā)。硫在海水中以SO-24形式存在,但如處于非常的還原狀態(tài),在硫酸還原細(xì)菌的作用下,能還原為H2S,而逃到大氣中中。對其數(shù)量的估計,因人而異,有報告(小山等,1965)說,大氣中總硫量的75%來源于H2S。但是也有人認(rèn)為,幾乎完全是由海水飛沫而來的(營原,1965)。
硼在海水中以硼酸形式存在,這是由大氣中蒸發(fā)實驗看出來的。按加斯特(Gast,1959)的意見,與海水處于平衡的空氣含有水蒸汽的同時也含有硼酸,凝結(jié)水中硼酸態(tài)的硼濃度如表3.11所示。根據(jù)此值,大氣中水蒸汽凝結(jié)時,如果平均含有60微克/升硼酸態(tài)的硼,大致與降水中的100微克/升接近,約相當(dāng)于河水中值的10%。
碘在海水中以I-和IO-3離子存在,I-在紫外線照射下,按下式反應(yīng)變成I2,并蒸發(fā)到空氣中。
2I-+1/2O2+H2O+hv=I2+2OH-
按三宅和角皆(1963)的計算,碘的總蒸發(fā)量約為海水飛沫中的100倍,大致相當(dāng)于降水中碘的總量(參看表3.12)。因此這就是說,在上述三成分中,海水中的碳幾乎僅僅由海面蒸發(fā)來控制,而硫以H2S的形式逃逸到大氣中的量,是相當(dāng)重要的。硼酸的蒸發(fā)量雖不像碘那么多,可是它在表層水中的分布則有很大的影響。
3)向沉積物中遷移 最后,海水中各種成分由海水分離出去進入沉積物的過程相對的難易程度,大體上可以從這些成分在沉積巖中的濃度,被其在海水中的濃度所除得的值,即能由各種成分向沉積物中的濃縮系數(shù)看出來。表3.13表示各成分在各種沉積巖中的濃度,沉積巖中的平均濃度,以及由它和海水中的濃度計算的各成分在沉積巖中的濃縮系數(shù)。沉積巖中的平均濃度是以砂巖、頁巖和石灰?guī)r的存在比作為12:82:6(C.K.Leith,1915)而計算的。氯離子在沉積巖中的濃度測定值很少,而頁巖的平均值似乎過大。試將這些值作一比較可知,砷最容易在沉積物中濃縮,在頁巖中由許多事實也可以這樣考慮,似乎砷濃縮于粘土質(zhì)的沉積物中。其次是氟和硼容易在沉積物濃縮,同砷一樣,它們也在粘土質(zhì)的沉積物中濃縮。特別是氟,這種傾向性最顯著,但實際在海洋中,一般認(rèn)為硼酸在粘土礦物的伊利石中較易濃縮。碘是第四個容易濃縮的,而氯、硫和溴難以沉積。硫稍微容易濃縮一點,其濃縮系數(shù)是2.8,它是以硫化物存在的,并認(rèn)為沉積后間隙水中的SO-24在硫酸還原細(xì)菌的作用下,還原成S-2離子,而以硫化鐵的形式遺留下來。
表3.12 每年供給大氣閣的碘量(三宅,1963)
供源 | I2量(克/年) |
火山活動 |
1.2*109 |
有機物分解 |
1.0*108 |
煤、石油的燃燒 |
5*109 |
海水飛沫 |
5*109 |
海洋蒸發(fā) |
5*1011 |
如上所述,硼、氟、碘、砷容易進入粘土質(zhì)的沉積物中,關(guān)于其進入的情況可作為生物體中濃縮系數(shù)的參考。所謂生物體中的濃縮系數(shù),是把生物體中某成分的濃度用海水中的濃度除所得的值。表3.13中表示出藻類的濃縮系數(shù)。據(jù)此,碘在藻類中最易濃縮,其次是砷。貝殼的分析值大致與石灰?guī)r一致,但貝殼的分析值沒有整理出確切的值。各種成分在碳酸鈣中的濃縮,尤其是氟濃縮的情況,看來有問題。
若按以上情況考慮,在某種程度上,能預(yù)想各種成分的分布情況。即在非常還原的條件下,硫或硫酸根離子的濃度要發(fā)生變化,盡管溴在海水中的濃度相當(dāng)?shù)停珟缀跖cCl-表現(xiàn)出同樣的行為,因此Br/Cl可望保持一定值。硼和氟都在粘土礦物中濃縮,但硼由海面蒸發(fā),在這一點上二者是不同的??磥硭麄儽憩F(xiàn)出比主要成分更富于變化的分布。碘由海面蒸發(fā)是重要的,由于容易在藻類中濃縮,看來靠近表層的濃度變化要比深海還大??梢栽O(shè)想砷在所列舉的成分中濃度變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