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酮肟
性質(zhì)
中文:丁二酮肟;
別稱:2,3-丁二酮二肟;二甲基乙二醛肟;鎳試劑
英文:2,3-Butanedione dioxime;Dimethylglyoxime
分子式:C4H8N2O2
分子量:116.12
CAS編號:95-45-4
國家標準:HG/3-961-76外觀:白色三斜結(jié)晶或結(jié)晶性粉末。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吡啶,幾乎不溶于水。
熔點: 238~240℃(也有報道為242℃和246℃)包裝:25g/瓶
化學(xué)特性
二甲基乙二醛肟又稱丁二酮肟是一種鎳試劑化學(xué)物質(zhì),可簡寫為dmgH2。密度:0.8,熔點:240-241 °,沸點:271.529ºC,閃點:14ºC,折射率:1.487,白色三斜結(jié)晶或結(jié)晶性粉末,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吡啶,幾乎不溶于它是丁二酮(或稱雙乙酰)的二肟衍生物,可用于檢驗鈀及鎳。其錯合物在理論化學(xué)上頗受關(guān)注,可成為酶或催化劑的模型。許多相關(guān)的配體可由其他的二酮,如二苯基乙二酮合成。
產(chǎn)品用途
丁二酮肟用作鎳的檢定和測定。從鈷及其他金屬中分離鎳,從錫、金、錸、銥中分離鈀等。氰化物、鎳、鈀的光度測定。還用作分光光度法測定鎳等的顯色劑,稱量法測定或沉淀分離Ni2+ 、Pd2+等的沉淀劑。同時也可作萃取劑。
丁二酮肟生產(chǎn)方法1.由丁二酮一肟與羥胺-磺酸鈉反應(yīng)而得。將丁二酮一肟加入羥胺-磺酸鈉溶液中,加熱至70℃,并維持溫?zé)釘?shù)小時,析出丁二酮肟晶體,冷卻后立即過濾,用冰水洗滌至不再含用硫酸根,即得。羥胺-磺酸鈉可按以下方法制備:將亞硝酸鈉與碎冰混合,邊攪拌邊加入亞硫酸氫鈉與水配成的懸浮液,然后在攪拌下從液面下加入冰醋酸,隨后再加入濃鹽酸和碎冰,使反應(yīng)液一直保持在0℃以下,用剛果紅試紙試驗呈酸性反應(yīng),過濾除去不溶性沉淀即得羥胺-磺酸鈉溶液。2.在攪拌下將70%的亞硫酸氫鈉懸浮液加到低于0℃的10%的亞硝酸鈉冰水混合物中,不停地攪拌,向液面下加入冰醋酸,然后再加入濃鹽酸和碎冰的混合物,反應(yīng)過程中以加冰方式控制溫度不超過0℃。反應(yīng)結(jié)束后,溶液對剛果紅呈酸性: 濾去不溶物,得到羥氨基磺酸鈉的酸性溶液。將丁二酮一肟加到上述酸性溶液中,攪拌并加熱至70~80℃,維持2h以上,靜置,待結(jié)晶完全后,過濾。結(jié)晶用水洗滌至中性,甩干后溶于乙醇,再加入適量活性炭脫色,蒸發(fā)濃縮,干燥,即得白色二甲基乙二醛肟晶體。
檢驗鎳的方法
使用丁二酮肟為試劑來檢驗鎳的方法,是在1905年由L. A. Chugaev所發(fā)現(xiàn)。當(dāng)作為分析試劑時,dmgH2通常在乙醇溶液中使用。形成絡(luò)合物的是丁二酮肟的共軛堿,而非dmgH2本身;而兩個dmgH-配體以氫鍵結(jié)合,形成大環(huán)狀的配體。最著名的錯合物是由二價鎳與dmgH2所形成亮紅色的Ni(dmgH)2。這種平面結(jié)構(gòu)的錯合物非常難溶于水,故常用于(如礦石中)鎳的重量分析。
產(chǎn)品信息 [重量] 25g [顏色] 白色 危險性類別 [危險性類別] 非危險品
用戶名 | 購買數(shù)量 | 購買時間 | 訂單狀態(tài) |
匿名用戶 | 1 | 2024-05-31 22:52:45 | 成交 |
產(chǎn)品非常的好用,發(fā)貨速度快,我們做實驗的時候也非常成功,這一定是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