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多糖
中文名稱: 黃芪多糖
中文別名: 綿芪、綿黃芪,2-氯甲基-4-(4-硝基苯基)-1,3-噻唑;2-(氯甲基)-4-(4-硝基苯基)噻唑;黃氏多糖;
英文名稱: Astragalus Polysacharin
分子式: C10H7ClN2O2S
分子量: 254.69300
CAS編號: 89250-26-0
質(zhì)檢信息
質(zhì)檢項目 指標值
含量 ≥70%
灼燒殘渣(以硫酸鹽計),% ≤0.01
酸度(以H+計)/(mmol/g) ≤0.0008
干燥失重,% ≤0.03
澄清度試驗/號 ≤4
PSA: 86.95000
LOGP: 3.98030
化學特性
黃芪多糖又名綿芪、綿黃芪,為固體棕黃色粉末,是一種混合物,其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密度1.439g/cm3沸點406.2ºC at 760 mmHg熔點154.5ºC閃點199.5ºC折射率1.638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經(jīng)提取、濃縮、純化而成的水溶性雜多糖,淡黃色,粉末細膩,均勻無雜質(zhì),具引濕性。
黃芪為中藥益氣藥,現(xiàn)已證實其中所含黃芪多糖、膽堿和多種維生素,可明顯提高人體白細胞誘生干擾素的功能,調(diào)節(jié)體免疫,促成抗體形成。通過調(diào)節(jié)、誘導干擾素破壞體內(nèi)病毒以達到治療效果。黃芪多糖注射液可用于治療畜禽變異性病毒性感冒、急慢性呼吸道病以及病毒病引起的細菌及支原體感染;對圓環(huán)病毒、藍耳病、心包炎、腦炎、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流行性腮腺炎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另外對口鼻腳部膿皰及烈性傳染病免疫接種失敗有防止擴散和補救作用。
黃芪多糖形態(tài)
膜莢黃芪為多年生草本,高50~80(150)cm。主根深長,綿狀疏松,近木質(zhì)化,粗1~2cm,表皮臟黃褐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支,微被長柔毛,后脫落。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3~27枚,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0.5~3cm,寬0.3~1cm;兩面及葉軸被白色長柔毛;先端鈍尖或平截,具短尖頭,全緣;托葉狹披針形,長約0.6cm,被白色長柔毛。內(nèi)蒙黃芪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
鑒別
1.取該品50-100mg,加水5ml,使完全溶解后,加2%a-萘酚乙醇溶液3滴,搖勻后,沿試管壁緩緩加硫酸0.5-1ml,在兩液面交界處顯棕色環(huán)。
2.取該品約10mg,加水2ml使完全溶解,浸沒滴入溫熱的堿性酒右酸銅試液中,水浴15-20分鐘后,產(chǎn)生棕紅色沉淀。
A、摸。開始光滑細膩,片刻后粘手;
B、嘗。嘗起來不甜
C、溶。溶解速度慢,但是能完全溶解,溶解后產(chǎn)生泡沫。
產(chǎn)品用途
黃芪多糖用作中草藥成分實驗分析??勺鳛槊庖叽龠M劑或調(diào)節(jié)劑,同時具有抗病毒、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應激、抗氧化等作用。
生產(chǎn)方法
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組成。
膜莢黃芪根含甜菜堿,膽堿,熊竹素,毛蕊異黃酮,刺芒柄花素,胡蘿卜苷,黃芪甲苷,膜莢黃芪苷,新三萜黃芪苷,紫云英苷,黃芪多糖,氨基酸等。蒙古黃芪根含芒柄花黃素,毛蕊異黃酮,β-谷甾醇等。
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在105℃干澡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0.1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液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ml,分別置50ml量瓶中,各加2%苯酚溶液2.5ml,硫酸25ml,搖勻,置水浴中加熱15分鐘,放冷,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附錄),在490nm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度,計算,即得。以加蒸餾水10ml配制成的溶液為空白溶液。
黃芪多糖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多糖主要用于化療后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癥患者。
其主要作用是補氣補虛,對氣虛、懶惰、自汗、食欲減退、氣短、乏力、疲勞的患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
黃芪多糖能刺激骨髓造血,增強免疫功能。
在造血方面,能促進小鼠骨髓中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增殖和成熟。
因此,它能促進造血祖細胞和脾前體細胞的增殖和成熟,促進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