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天也離不了肥皂。洗臉用香皂;洗澡用藥皂;洗衣服用洗衣皂。臉要天天洗,衣服也要勤洗勤換。衣服穿久了,由于塵土、油污和汗水的玷污,會散發(fā)出酸臭味。帶有油污的衣服是滋生病菌的溫床,臟東西還會腐蝕、毀壞織物的纖維,只有經(jīng)常洗滌才能使衣服“延年益壽”。
那么你知道肥皂的發(fā)展歷史嗎?
古時候,人們在河邊青石板上,將衣服折疊好,反復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衣服上的污垢。這樣洗衣服,既費力,效果又不好。后來有人發(fā)現(xiàn)有一種天然堿礦石,溶化在水里滑膩膩的,去油污還挺有效。皂莢樹結的皂莢果,泡在水里,也可以用來洗衣服。同樣,也能洗掉油污。
古時候的埃及,就有人發(fā)現(xiàn)用草木灰和一些羊脂混合以后得到的一些東西,特能去污,這大概是最早的肥皂了。古時候的法國(那時叫高盧)人用草木灰水和山羊油做成一種粗肥皂,有點像我們今天理發(fā)館里的洗發(fā)水。稍后一些時候,人們將豬油和天然堿,反復揉搓擠壓,得到跟今天的肥皂差不多的“豬胰子皂”。
我們現(xiàn)在用的肥皂是從工廠的大鍋里熬出來的。制皂工廠的大鍋里盛著牛油、豬油或者椰子油,然后加進燒堿(氫氧化鈉或碳酸鈉)用火熬煮。油脂和氫氧化鈉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肥皂和甘油。因為肥皂在濃的鹽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鹽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鹽的辦法把肥皂和甘油分開。因此,當熬煮一段時間后,倒進的去一些食鹽細粉,大鍋里便浮出厚厚一層黏黏的膏狀物。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型盒里,冷卻以后就結成一塊塊的肥皂了。藥皂和一般的肥皂差不多,只是加進了一些消毒劑。
甘油是制皂工業(yè)的重要副產(chǎn)品,在國防、醫(yī)藥、食品、紡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臭、味甘的黏稠液體。甘油的化學結構與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屬于同一類物質(zhì)。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產(chǎn)生4千卡熱量,經(jīng)人體吸收后不會改變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業(yè)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大多出現(xiàn)在運動食品和代乳品中。
甘油通常是從油脂中提煉制成的。甘油具有很強的吸濕性,純凈的甘油能吸收40%的水分,所以搽在皮膚上能形成一層薄膜,有隔絕空氣和防止水分蒸發(fā)的作用,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冬季人們常用甘油搽于手和面部等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表面,能夠使皮膚保持柔軟,高有彈性,不受塵埃、氣候等損害而干燥,起到防止皮膚凍傷的的作用。
但是,純凈的甘油不宜直接用,應該先在純甘油中加入50%左右的潔凈冷開水,混合均勻后再用。因為純甘油吸水性很強,直接用了不但沒有潤膚作用,反而會把皮膚上的水分奪走,使皮膚變得格外干燥或皸裂;皮膚多脂的人,可以略微搽一些甘油,或在洗手、洗臉的水里加幾滴甘油,有助于皮脂溶解,但如皮膚已經(jīng)破損,不宜再搽甘油,以免刺激皮膚,影響傷口的愈合。
甘油應貯存在玻璃瓶內(nèi)塞緊,防止灰塵、臟物混入,放置于低溫、陰涼的地方保存。
甘油是一種味甜、無色的糖漿狀液體。食品中加入甘油,通常是作為一種甜味劑和保濕物質(zhì),使食品爽滑可口。
甘油是甘油三酸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當人體攝入食用脂肪時,其中的甘油三酸酯經(jīng)過體內(nèi)代謝分解,形成甘油并儲存在脂防細胞中。因此,甘油三酸酯代謝的終產(chǎn)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
一旦甘油和脂防酸經(jīng)過化學分解,甘油便不再是脂防或碳水化合物了。甘油不同于碳水化合物,就如同棒球手不同于足球運動員一樣。雖然甘油也可以像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樣提供熱量(每克甘油完全代謝后產(chǎn)生4.32千卡熱量),但它們有著不同的化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