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糖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我們平常食用的白糖更是如此。但是對白糖進行熱加工時,就會出現(xiàn)奇妙的事情。如果把水燒開,水就會由液體變成氣體,即水蒸氣而蒸發(fā)掉;如果對鋼鐵進行加熱,鋼鐵會熔化成鐵水。那么,給糖加熱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糖,是會同時出現(xiàn)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一種物質。把糖放入試管,并加熱到160攝氏度時,它開始溶化而成液體。此時出現(xiàn)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因為其物質的固有性質還沒有產(chǎn)生變化。
繼續(xù)加熱,溫度超過200攝氏度時,液態(tài)的糖就會變成糖膏,一種像麥芽糖一樣的物質,并最終變成和糖完全兩樣的黑炭。這種物質固有性質的改變,就屬于化學變化。
史前時期的人類,就已開始從蜂蜜和植物及鮮果中獲取甜味食物。經(jīng)過歷史的發(fā)展,人們后來又學會利用谷物制取飴糖,接著又發(fā)展為利用甘蔗、甜菜進行制糖等。制糖歷史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制糖、手工業(yè)制糖和機械化制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國家之一。早期的糖,主要有飴糖和蔗糖,在其中占有更重要地位的是飴糖。
人類的一大進步,就是用谷物來釀酒、造糖。出自西周時《詩經(jīng)?大雅》中的詩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說的就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像飴糖一樣甜。這足以說明早在西周時,飴糖就已產(chǎn)生。人們認為,世界上最早制造出來的糖就是飴糖。它屬于淀粉糖,也就是說,歷史最為悠久的糖是淀粉糖。
飴糖,俗稱麥芽糖,呈黏稠狀,乃是用米(淀粉)和麥芽經(jīng)過糖化熬煮而成。自西周創(chuàng)制以來,飴糖便普遍流傳,被廣泛食用。關于飴糖的食用、制作,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記載。其中,記述最為詳盡的當數(shù)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這本書中對制作飴糖的方法、步驟和要點等都進行了敘述,并被后人長期采用。直到今天,這類淀粉糖的甜味劑在制糖業(yè)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有所生產(chǎn)并且市場較好?,F(xiàn)在一般所說的制糖,則是指用甘蔗、甜菜為原料來進行的方式。
最早記載甘蔗制糖的,是公元前300年中國的《楚辭》和印度的《吠陀經(jīng)》。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種植甘蔗最早,也是甘蔗制糖的兩大發(fā)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當中國向各國傳播甘蔗制糖技術時,另一個甘蔗制糖發(fā)源地印度,也在做著相同的事。公元7世紀,印度的甘蔗種植技術經(jīng)由阿拉伯人傳入了西班牙、意大利。自此開始,甘蔗種植的歷史在地中海沿岸開始發(fā)展,隨后北美洲的一些國家也開始引入甘蔗種植技術。15世紀末,甘蔗制糖技術由哥倫布傳至西印度群島,接著又傳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紀二三十年代,墨西哥、巴西、秘魯?shù)葒群蟮玫礁收嶂铺羌夹g。不久之后,南北美洲都發(fā)展起了甘蔗制糖業(yè)。
一般所說的“糖分”,是指游離糖,即添加糖,包括蔗糖(砂糖、啡糖)、糖漿、葡萄糖等,其在化學結構上屬于單醣及雙醣類。每克糖約含4卡路里熱量,要是攝入過量卻又無法及時消耗,那么多余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而堆積在體內(nèi)。另外,攝取過多的含有添加糖的食物、飲品,會使血糖快速上升,以致增加血液中的胰島素。胰島素會提高身體儲存脂肪的效率,引起肥胖,從而使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焦糖,糖食的一種,在溫度接近或超過115攝氏度的條件下對白糖進行熬煮,當其呈現(xiàn)淺黃近乎咖啡的顏色并散發(fā)焦香味時,即得到了焦。一般在做布丁時會用到焦糖。但食用過多焦糖對人體有害。